“红花青水望高楼,一叶三潭映月舟。树影婆娑何处去,秋风不晓是杭州。”9月的杭州桂花飘香,在这个迷人的秋季,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圆满召开。此次大会汇集了国内外顶尖专家、行业翘楚,集中展示了中国肾脏病医学的创新成果,展现了全国肾脏工作者的风采。
大会期间,刘章锁教授在《我国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》专题报告指出,慢性肾脏病是我国常见慢病之一。统计数字显示,截止到目前,全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达1.195亿,高于糖尿病患者(1.139亿),仅次于高血压患者(2.54亿),CKD所致的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疾病之首。近年来发表于Lancet的研究表明,我国CKD总患病率为10.8%,预计有1.195亿患者,其中白蛋白尿发生率9.4%,人数超过1100万人,中国肾脏病防治任重而道远!
“杭州倡议”发布:剑指慢性肾脏病防治新篇章
作为本届年会的重要活动,防治慢性肾脏病“杭州倡议”在开幕式上盛大发布。全国的肾脏病医生不再“沉默”,他们发出“杭州倡议”:慢性肾病可以作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但我们不能选择沉默,让我们行动起来!
此次“杭州倡议”分为三部分内容,一是贯穿始终,树立慢性肾脏病防控全程理念;二是转变战略,创建慢性肾脏病防控全新体系;三是全民动员,构建慢性肾脏病防控中国模式。
苏中黄葵积极响应CSN“杭州倡议”,为肾健康保驾护航
“名花八叶嫩黄金,色照书窗透竹林。无奈美人闲把嗅,直疑檀口印中心。” 黄蜀葵花作为传统的药用植物,入药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晋朝葛洪的《肘后方》。1984年江苏省中医院发现黄蜀葵能有效改善肾功能,降低尿蛋白,有重要的临床价值,于1993年和苏中药业集团共同研制出黄葵胶囊,1999年获批上市。自此,黄蜀葵从花香四溢的植物蜕变成悬壶济世的药物,成为广泛应用于肾病治疗的单味植物黄葵胶囊。
二十年磨一剑,截止至目前,关于黄葵胶囊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,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,IgA肾病,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病、乙肝相关性肾炎等。20年来,参加黄葵胶囊临床研究的患者已逾15000例。
黄葵胶囊也凭借其显著的治疗效果,斩获了众多殊荣:
2013年,苏中药业主动与国际接轨,着手启动法国政府批准的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《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》。
2014年,在国际肾脏病研究领域顶尖级杂志《AJKD》(《美国肾脏病杂志》)发表临床论著:黄葵胶囊24h尿蛋白下降率明显优于50mg氯沙坦,且安全性高,可长期服用。
2016年,由中国工程院陈香美院士领衔,使用黄葵胶囊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的 “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”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2018年,由陈香美院士顶层设计,106家三甲医院、4000例受试者共同参与的肾病领域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:黄葵胶囊降低尿蛋白与100mg氯沙坦等效,且尿蛋白水平≥2.1g/d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100mg氯沙坦。该项目入选国家“十二五”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项目。
2019年,由贾伟平教授牵头,启动了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多中心RCT研究。
20年来,黄葵胶囊敢与西药比疗效,誓做安全放心药,坚持询证,一路为肾病患者保驾护航。
面对慢性肾脏病“患病率高、知晓率低、致死致残率高”的严峻形势,CSN为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治发声倡议,呼吁全社会将慢性肾脏病防治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,呼吁广大民众关注肾脏健康,呼吁广大医务人员规范诊治流程,呼吁广大媒体加大科普知识宣传,呼吁更多资源融入防治工程。苏中黄葵将继续努力,凝“肾”聚力,乘风起 “杭”,为共同构建起慢性肾脏病防控的“中国模式”砥砺前行,造福更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。